“芯片里边长啥样?”“我长大了也想干这个!”2月18日,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少年科学院联合湖北工业大学芯片工业学院展开“芯火相传”科普实践活动,44名小学生走进大学试验室,经过“理论解说+场景体会+深度互动”的全链条科普形式,近距离感知芯片科技的魅力,感触我国“芯”力气。
芯片工业学院副院长马新国给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芯片工业的开展前史和学院建造的基本情况,在芯片制作工艺流程展板前,结合动态演示渠道拆解芯片诞生全流程。“咱们的方针不仅是培育工程师,更要培育能处理‘卡脖子’难题的科学家,同学们今后必定能为国家科技开展奉献自己的力气。”
开始了解了芯片的基础知识后,小学员们身着无尘服,怀揣着猎奇与等待,踏入了实在的芯片出产环境,体系沉溺式体会微电子工艺试验室。学院教师手持晶圆模型,给咱们叙述回答了芯片制作的精度和所需求仪器设备的详细功用。五年级学生谢子腾瞪大眼睛惊叹道:“本来光刻精度到达头发丝的万分之一!”
在镀膜区什物操作台,学生们轮番运用显微镜调查镀膜晶片。在芯片使用场景演示区,同学们围成一圈观看小车机器人的运动操控芯片。附小教师吴婷婷感叹:“这种直观教学比讲义描绘震慑十倍。”
“为什么灯光是黄色的?”“这个玻璃箱子是干什么的?”“哪一个是光刻机?”……孩子们在光刻间试验室力争上游举手发问。专家教授们针对学生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形象地跟孩子们仔细介绍。当童真的发问磕碰前沿科技,一场关于立异传承的“芯”火接力正在试验室里悄然连续。
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德育副校长熊蕾为这次活动点赞:“学生们在试验室专心倾听解说,自动积极提出问题,那股子仔细劲和求知欲,便是敞开孩子们科技大门的要害钥匙。”
学院党委书记石勇介绍:“科普活动经过‘科研重器可视化、理论知识场景化、思政教育情感染’的立异规划,构建起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新范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便是为我国芯片工业的未来耕种新期望。”
据悉,近年来芯片工业学院积极展开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累计12000余人次走进试验室,推进大众走进科学、了解科学、崇尚科学;3800余名中小学生实地探究“芯”奥妙,激发了青少年的猎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引导更多青少年投身科学探究之路。(通讯员:刘少文)